close

  11月22日,濟南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。市委書記王敏對鄉村扶貧解困工作的調研一刻也未放緩。中巴車沿著長清區和歷城區蜿蜒陡峭的山路一路行駛,2個美麗鄉村、6個特困村、16戶貧困戶,是此行的目的地。
  去年7月,濟南迎來類似南方的梅雨時節,中下旬幾乎天天降雨。調研農村防汛工作時,王敏書記掛念著農村群眾的安危,中巴車行駛至歷城區仲宮鎮高家莊村一處有些破舊的民房前,他下車進戶走訪。得知房主陳克喜家漏雨,他當即囑咐身邊工作人員要保證群眾安全度汛。當天下午,歷城區有關部門就派人現場察看並拿出解決方案。
  時隔一年多,王敏書記仍清楚地記得老陳家的位置。再次來到高家莊村,雖然行程安排中沒有老陳家,但王敏書記心裡記掛著。走訪途中,他快步徑直來到這個曾經破舊漏雨的房前,看到房子被重整一新才放了心。
  這種牽掛,既有對貧困戶生活保障的關心,也有對特困村脫貧致富的要求;既有對群眾勤勞致富的期盼,也有對村集體為民服務的囑托。每到一個村莊、一戶農家,調研人員一行都認真聽、仔細看、詳細問,把特困村積貧積弱的現狀、貧困戶生活生產的需求記在心裡,遇到能現場辦公的問題便立刻落實。在張夏鎮東野老村,67歲的史任嶺老人癱瘓在床,兒子史偉靠在鎮上的工廠做電焊活維持一家人生計。雖然有技術,但由於沒有專業資格證,史偉的收入要比持證的工友少近一半。得知這一情況,駐地相關負責人當即承諾安排相關部門對接並提供幫助。
  幫助幫扶工作只有實打實,才能解決真問題。此行的村莊全都坐落在綿延起伏的群山中,6個特困村地理位置偏遠,交通不便,基礎設施不完善,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。以萬德鎮東房莊村為例,全村344戶村民,有近一半的貧困人口。村集體沒有經濟收入,因為海拔高還未通上自來水,全村僅有一個衛生室,難以滿足村民醫療的需要。如果不是實地走進來,很難想象特困村幫扶工作的難度之大。供水、修路、醫療保障、發展經濟等大量工作擺在面前,如果不拿出快幹實幹的決心、主動而為的智慧,幫扶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。
  “村兩委、‘第一書記’、駐村工作組,要多動腦筋、深入調研,幫群眾解決實際困難”、“一個村一個樣,一定要分類施策”、“要找到適合村情的集體經濟項目,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”……200公里,從市中心到城市的最南端,一路疾行,一路的牽掛囑托,帶給特困村發展的信心,帶給貧困戶脫貧的希望。如同仲宮鎮菜峪溝村78歲老人劉慶林所感受的那樣,“我們活著有盼頭,村裡沒忘了我們老兩口,一直幫襯著吃住,明年還要幫著把房子整新了。”  (原標題:疾行的腳步牽掛的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a70uazv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